固态硬盘哪个接口好(固态硬盘接口怎么选)
更新日期:2023-05-16
来源:系统助手
固态硬盘买什么接口比较好?这个问题要回答的一清二楚还颇费周折。不过为了让大家在选择接口时都能做到胸有成竹,存储极客决定认真科普一下。
市场上的固态硬盘简单来说共有 SATA、PCIE、M.2 和 U.2 四种接口类型。具体到协议上来说又能分为上层协议和传输协议,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述。现在看不懂不要紧,这篇文章就是围绕这张图来细细解读,力争让大家都能明白其中关系。
SATA 接口:
平时所说的 SATA 接口通常是指 2.5 寸规格的固态硬盘,它只使用 AHCI 协议,最大队列深度 QD32,对于家用完全没有瓶颈。SATA3.0 接口将持续读写速度限制在 550MB/s 左右。
2.5 寸这个数值并非很多人想象的硬盘对角线长度,而是机械硬盘内部硬盘盘片的直径。到了固态硬盘时代,闪存芯片替代了磁盘成为存储介质。没有了盘片直径后固态硬盘依然按照原来 2.5 寸标准的大小去制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兼容各种台式与笔记本电脑的硬盘位。
到目前为止,SATA 接口(特指 2.5 寸规格)固态硬盘依然是老电脑升级的首选。SATA 固态硬盘的主控方案相对都已经比较成熟,决定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闪存品质。虽然很多貌似正规的品牌固态硬盘价格也很低,但如果你对当前芯片翻新造假有所了解,就难以再对他们放心。
东芝 TR200 固态硬盘 240G 大容量升级
PCIE 固态硬盘:
严格来说这种类型应该叫做 AIC(扩展卡)式固态硬盘,但因为多数人习惯了 PCIE 固态硬盘这个称呼,存储极客在这里照顾大家习惯。简单来说 PCIE 固态硬盘外观像显卡类似,但近几年的 AIC SSD 大都是通过 M.2 接口的固态硬盘添加转接卡而来,有些还会增加散热片。
PCIE 接口是一个全能的通信接口,不但可以用于连接显卡,电脑内的各种设备比如声卡、网卡,都是通过 PCIE 来与 CPU 通信的。它的地位相当于 USB 与优盘,承载传输智能,但具体功能实现却不是由 PCIE 来定义的。所以 PCIE 接口固态硬盘问世之初(使用 AHCI 协议)就不能直接用作系统盘来启动 Windows,后来使用 NVMe 上层协议的固态硬盘也需要主板的特别支持才能在开机时被识别为硬盘。
M.2 固态硬盘:
M.2 是当前最复杂、最多变的固态硬盘接口。它和当前已经被淘汰的 mSATA 一样,属于多功能接口,再相同的外观下可以支持不同的针脚定义(传输协议)以及不同的上层协议。最早出现的 M.2 固态硬盘使用了与 2.5 寸 SSD 相同的 SATA AHCI 协议,除了外观不同,他们在性能表现上和 2.5 寸 SATA 版本基本没有区别。典型的例子就是东芝 Q200 240G M.2:
SATA 协议的 M.2 固态硬盘在接口处有 2 个缺口,学名叫 B Key 和 M Key,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向电脑主机表明自己的身份(选择需要使用的协议)。
东芝 Q200 240G M.2 固态硬盘 SATA 协议 MLC 闪存
一个 SATA 缺口的 M.2 固态硬盘通常可以肯定使用了 NVMe 协议。但是两个缺口却不能作为判定 SATA 协议的依据,因为两个缺口下也能支持 PCIE 传输协议,同样可以是 NVMe 固态硬盘。最近恰好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刚刚上市不久的东芝 RC100。
东芝 RC100 240G 固态硬盘 NVMe 协议高性能
U.2 接口目前主要用在服务器领域,对家用电脑影响力基本可以忽略。那么最后的问题就是,了解完这些接口与协议知识之后,固态硬盘到底该怎么选?
从性能出发,其实我们只需考虑固态硬盘使用的上层协议就能对它的性能区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NVMe 固态硬盘属于高性能产品(需要新电脑支持),AHCI 固态硬盘则是老电脑升级的合适人选(兼容性非常好)。
从安装使用出发,我们需要排除自己电脑无法支持的物理接口规格。譬如说老主板上没有 M.2 接口,就无法直接安装 M.2 固态硬盘,这个时候如果是 NVMe 协议的话可以考虑上转接卡(需要主板支持引导和 CPU PCIE 信道拆分),如果是 SATA 协议的 M.2 就不如直接买普通 2.5 寸规格了,不但更便宜,性能也没差别。
虽然接口协议有很多,最多人选择的还是 2.5 寸 SATA 与 M.2 NVMe 这两种。存储极客建议老电脑升级用户首选 2.5 寸 SATA;已经拥有 SATA 固态硬盘需要升级,或者新装机搭配的话首选高性能的 M.2 NVMe 固态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