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住了!丰田大降日产狂跟:首款电车艾睿限时优惠6万
日系车不装了!近期,广汽丰田、一汽丰田手款电动车bZ4X大降价,最高优惠6万元,让人直呼过瘾,而同为日系三杰,日产自然也要表明态度,官宣旗下首款电动车艾睿雅优惠6万,补贴后仅需22.48万元起。实际上这不是日产首次针对该车推出综合补贴促销,今年1月份,就有类似的

更新日期:2022-07-19
来源:系统助手
全球首款纯电动量产车即将停产,却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它出道即巅峰,一举包揽“全球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全球最畅销电动车”、“世界年度汽车”、“欧洲年度汽车”等荣誉。特斯拉在它面前,恐怕还得毕恭毕敬喊声“大哥”。
如今,真正的纯电动时代大势所趋时,它却跟柯达、诺基亚有相似的命运。究其原因,改革创新力度小、技术路线的不坚定、关键人物的离职等都将它推向了深渊。
没错,今天要说的就是日产聆风 —— 全球首款纯电动量产车。
日产聆风即将黯淡离场
最新消息称,日产聆风即将在 2025 年左右停产。这是一款怎样的车?2010 年 12 月上市,那时特斯拉还只推出了 Roadster,Model S / X / 3 / Y 连影都还没见着。
当时这款车续航为 175km(NEDC 工况下),电池容量为 24kWh,大约 30 分钟内可以将电池充到 80%。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 80kW,最大扭矩为 280N⋅m,最高时速可以达到 145km / h。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款车起售价为 2,984,250 日元(按现在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为 14.6 万元)。
这款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电池非常安全,众多机构纷纷为它背书: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上市之初连续两年将该车评为满分五颗星;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将其列为“最佳安全选择”;欧洲“新车评估计划”(Euro NCAP) 还授予聆风最高的五星级汽车安全评级。
连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曾点名表扬:“聆风是卖得最多的电动车之一,我们与日产在充电的算法上有合作,通过大量实验,避免了很多热失控问题”。
资料显示,聆风上市 5 年后在欧洲一共卖了 3.5 万辆,其中电池故障率还不到 0.01%。
相比较而言,燃油车的故障率要高出 25 倍。
之所以如此安全,主要因为背后的电池供应商 AESC 公司,通过增强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在电解质中添加能使电极表面更不容易发热的特殊添加剂、增加隔膜的耐热性等多种措施,从而降低电芯的热失控风险。
此外,在电芯制造层面,每一块电芯具备了超过 2 千个数据采集点,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电芯的不一致性。于是日产聆风很早就把环保节能作为主推卖点,2012 年在宣传广告里一再强调“比开燃油车更省钱”,他们这么形容:
跑 60 英里(约为 96.6km),开聆风只需花费不到 1 英镑(约 8 元),开燃油车却要花上 6 英镑(约 48 元)。
除了具有远瞻性,聆风在 2010 年还被颁发了“绿色汽车远景奖”,击败了当时的福特福克斯纯电车、奔驰 F-Cell 氢燃料电池车、丰田普锐斯插混车。
毫无疑问的电动王者,一个电动车时代前夜真正的爆款产品。然而即便如此,聆风一来没有成为日产的逃生船票,二来也没能一直延续神话。
并且随着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的冲击,在真正的电动新能源浪潮席卷后,它也成为“死”在沙滩上的一员。
销量连续下滑,产品竞争力急剧下降,母公司资源越来越低甚至自身难保。日产聆风,全球首款纯电量产车,一度最为畅销的纯电车型,迎来停产倒计时。
赢在起跑线上,却没能笑到最后
作为电动车王者,它无疑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聆风全球总销量为 45 万辆,被称为全球最畅销电动车。
之所以卖得那么好,从车主反馈来看,也能管窥一二:
当时电动车可供选择车型并不多,聆风价格实惠、性价比高;不需要加油,省钱省时间;小车停放很方便,开车上下班通勤很舒服;采用 e-Pedal 电子踏板技术,简化了驾驶体验。
从这几点来看,聆风作为电动车先行者,只满足了一台车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强调对燃油车的替代性。
可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动车玩家也越来越多,情况到了 2020 年年初急转直下。
截至 2019 年年底,特斯拉 Model 3 一共卖出了 44.9 万辆,顷刻间夺走了聆风全球销冠的地位。
这种冲击之下,也让聆风的短板,变得更加突出:
续航里程太短,不适合长途旅行;电池容量低,电池热管理做得不好,电池主动冷却也做得不好,用久了电池性能会明显下降;加速性能表现不好,功能和美学上都不够吸引人;贬值快,买来 5 年贬值 80%;不支持远程 OTA 更新。
总结起来就是:三电系统做得不够好、智能化方面也是硬伤。
但即便如此,日产聆风也不至于起了个大早、产品也不算差,却以这样的“失利者”黯然退场吧?
一款车的命运啊,既有个人奋斗,也需要考虑历史进程。
“巨星”为何陨落?
日产聆风,复盘起来除了产品本身,还有两大方面原因:一个是社会层面,日本举国上下对电动车热情并不高,相比电动路线,更想走氢燃料路线。
一直以来,日系传统车企转身投向电动车,似乎都是消极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诸如本田、丰田、日产去年才对外官宣,一表决心要加速电动化转型,并且至今仍然坚持氢燃料路线。
以及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小,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转型会损害已有既得利益。丰田掌舵者 —— 丰田章男就曾公开表态过如果全面推行电动化,到 2030 年日本将会失去 550 万个工作岗位,以及 800 万辆的新车产能。
而且国家战略如此,对于纯电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最终又作用到消费市场,没有相应的需求来刺激供给。在中国和美国等大国大市场明确纯电动后,日本和日产的先发优势都不再是优势。
另一个是公司企业内部的原因,诸如技术路线的不坚定、关键人物的离职等。日产又搞燃油、混动(e-POWER 系统),同时还押注氢燃料电池车,自然分不出更多精力研发纯电动车。
再加上伴随着日产前 CEO 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离职,聆风也好、电动化计划等都被束之高阁,后来在产品序列上也没有拓展。
但转型变革中,各行各业似乎都没能逃脱命运的规律。日产聆风,也并非个例个案。影像领域的王者柯达,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但却沉湎于过去的高利润胶卷业务,最后以破产告终。
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诺基亚也早早就推出了塞班,并且比 iPhone 和 iOS 有先期更大的体量和制造优势,最后也没能逃脱“什么都没做错但终归输了”的命运。
一切似曾相识,一切都在沿着旧日的轨迹不断重复上演。
其实没有哪种颠覆式创新,真正来自创业公司、来自小企业、来自边缘,在大厂巨头的内部,各种创新和未来趋势的技术或许早已在生长,但最后往往都是船大难掉头,业务过多容易顾此失彼,甚至连逃生救命的船票也没有。
而那些原本微小的边缘的组织,一度弱不禁风,最后却因为全身心搏命,实现了颠覆和超越。
比如特斯拉,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局外人,现如今几乎成为了电动车的代名词。而日产聆风,有过高光时刻,却在曲终人散之时,又有谁在关心?
蚌埠住了!丰田大降日产狂跟:首款电车艾睿限时优惠6万
日系车不装了!近期,广汽丰田、一汽丰田手款电动车bZ4X大降价,最高优惠6万元,让人直呼过瘾,而同为日系三杰,日产自然也要表明态度,官宣旗下首款电动车艾睿雅优惠6万,补贴后仅需22.48万元起。实际上这不是日产首次针对该车推出综合补贴促销,今年1月份,就有类似的
合资家轿之王!新款日产轩逸e-POWER曝光:百公里仅需4升油
近日消息,快科技从相关渠道获取了新款日产轩逸e-POWER路试谍照,该车已经在工信部进行了申报,预计不久将正式亮相。不同于一般的谍照,该车身上则使用了文字进行装饰,主题为“轩逸e-POWER,来自车主的真实声音”,可以看到诸如“太平顺了、太丝滑了”、“一箱
东风日产:今年将推出 ARIYA 标准续航版本、奇骏 e-POWER 等电驱新品
1 月 1 日消息,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届广州国际车展上,东风日产旗下品牌全系车型悉数登场。东风日产表示,日产品牌将坚持纯电、e-POWER 双线并举的电驱化路线,于 2023 年推出包括 ARIYA 艾睿雅标准续航版本、全新一代奇骏 e-POWER 在内的电驱新品。此外,
继日产1欧元卖厂后 大众也扛不住了!或出售俄罗斯工厂
前段时间,日产宣布将其在俄罗斯公司的所有本地业务,以1欧元出售给俄罗斯汽车与汽车发动机科学研究所,而日产预计将出现约1000亿日元(约合7亿欧元)的非正常亏损。而今,俄罗斯汽车工业几乎陷入停滞局面,越来越多厂商宣布“撤离”俄罗斯,大众也要扛不住了,或
日产轩逸通过工信部申报,混动车型配备 100 千瓦的电机
10 月 15 日消息,新款日产轩逸现已出现在工信部最新一批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名单中。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车采用了更加符合当前消费者审美的外观设计,动力系统方面,将会继续推出燃油和 e-POWER 混动版车型。新车长宽高为 4652×181
7月轿车销量排名出炉:日产赢了面子、比亚迪赢了里子
刚刚过去的7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81.8万辆,同比增长20.4%,环比6月的194.4万辆下降6.5%。其中,轿车细分市场7月销量为90.3万辆,同比增长24.8%,环比6月的98.7万辆下降8.5%。纵观7月的轿车市场,
丰田汽车计划2026年前将推出10款新电动汽车,销量目标150万辆
【本站】4月8日消息,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计划在2026年之前推出10款新电动汽车,并将销量目标定为每年150万辆,以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取得领先地位。丰田及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目前仅在市场上销售3款电动汽车,去年全球销量不到25000辆。投资者和环保组织批评丰
电动汽车行业迎来降价潮 碳酸锂价格跌至历史新低
【本站】4月7日消息,新能源汽车企业们在2022年因缺货导致全球芯片暴涨,以及电池级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整车制造成本感到头疼不已。因此,有部分车企不得不上调旗下车型的销售价格。但在2023年,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汽车行业迎来了一轮降价潮,同时
碳酸锂价格下跌 电动汽车行业或迎来新一轮降价潮
【本站】4月6日消息,电动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动力电池行业。不过,在2022年,由于电池级碳酸锂等制造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高涨等原因,动力电池反而成为了不少汽车企业们无法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因素之一,部分汽车企业的利润也受此影响。近日,吉利
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ucid集团计划裁员约18%
【本站】3月29日消息,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ucid集团计划裁员约18%以削减成本。此次裁员将涉及1300名员工,将影响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包括高管,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末前基本完成。行业专家表示,特斯拉的降价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商推出更便宜的电动汽车车型,拖累
电动汽车二手电池寿命远超预期,Recurrent Auto发布新数据
【本站】3月28日消息,据最新数据显示,电动汽车的二手电池寿命比想象中要长得多。调查公司Recurrent Auto对超过1.5万名电动汽车车主进行了调查,收集了有史以来最详细的电池健康数据。在这一庞大的车主群体中,只有1.5%的人在电池没有被召回或保修期没有过期
小米集团2022年财报公布 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达31亿元
【本站】3月27日消息,近日有博主在网络上上传了一组自己设计的小米汽车渲染图,向关注小米汽车的人解释了小米汽车可能的模样。从其公布的渲染图上可以发现,此次公布的小米汽车渲染图与该博主此前公布的车辆渲染图非常相似。新车前脸采用了封闭式格栅,大灯
能否实现100%电动汽车生产目标存在争议 二级汽车供应商最乐观
【本站】3月13日消息,近期行业调查发现,多数人对2030年到2040年全部生产电动汽车的目标持悲观态度。据《汽车制造解决方案》杂志和ABB Robotics对汽车行业的联合调查显示,只有39%的受访者相信这样的愿景能成为现实。虽然北美、欧洲和亚洲多个国家都已经制定
小鹏汽车全新P7i电动汽车亮相,采用一体化设计,最高续航702公里!
【本站】3月13日消息,小鹏P7i于3月10日正式上市,共推出四款车型,分别为702 Pro、702 Max、610 Max性能版和610鹏翼性能版,售价在24.99-33.99万元之间。其中,小鹏P7i全系车型都首次搭载了中创新航高电压三元升级电芯。据中创新航介绍,这种电池能够实现综
电动汽车需求激增,韩国三大电池厂商扩充产能
在电动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池制造商们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韩国的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三大电池制造商已经开始加大投资,扩充产能,以满足市场对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产能扩大:LG新能源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据外媒报道,今年,这三家电池制造商的总投资预